Use of Cookies

Our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facilitate and improve your online experience.

OK
  • messenger
  • 常見問答
  • 聯絡我們
  • search
Close

一佛兩祖

釋迦牟尼佛

Shakyamuni Buddha釋迦牟尼佛,亦稱“釈尊”,是“釋迦牟尼”(釋迦族的聖人)和“世尊”(世上尊貴的人)的略稱。

距今約2500年前,佛陀作為釋迦族的王子誕生於藍毗尼園,即今天的尼泊爾境內。佛陀姓喬達摩,名悉達多。作為王子,他有一生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但他卻深深為人生中的各種煩惱所困,并于29歲時出家為僧。之後經過6年的苦行,於菩提迦耶開悟,成為“佛陀”(覺者),時年35歲。從此,他開始闡述各種教理,如因果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以及一切皆苦等。

自佛陀開悟到於拘屍那揭羅入涅槃,他一直致力於走方佈道講授佛法,培養了眾多信徒。曹洞宗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開悟并傳播了佛法。並由他的弟子如實地代代傳承至今日,所以現在我們能與佛結緣。

通過供奉釋迦牟尼佛,供養三寶(佛、法、僧),并以他的教誨為基礎,我們能夠將佛陀的慈悲、智慧和喜悅體現在自己身心之中,積極努力地生活。

道元禪師

Dogen Zenji日本曹洞宗以及大本山永平寺的創建人道元禪師,生於公元1200年1月26日。當時日本正處鐮倉時代,道元禪師出生的翌年,大將軍源賴朝去世。據傳,他的父親是曾經的內大臣久我通親,母親是藤原伊子,藤原基房之女。按此推測,道元禪師幼時應衣食無憂。然而在13歲那年他登上比叡山,剃度出家。傳聞是由於他8歲時母親去世,他感到世事無常,遂決定出家。

但那時的比叡山在道元禪師眼中,由於與當權者的關係過密而變得墮落頹廢。修行僧眾也摻雜了太多追求名利財富的世俗貪婪。

道元禪師對此感到失望而離開了比叡山,去尋找真正的佛法。他雲遊四方,遍訪佛寺,但仍感到非常困惑和不安。正如《正法眼藏隨文記》中,他被引用的那句話:“在求法的路上我沒能遇到良師益友,以致產生了邪念。然而,當我學習以前那些傑出的大師的思想後,我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原來卻是被這些人所鄙視和憎惡的。因此,我改變了自己的思考方式,我意識到自己更應該去追隨那些偉大的先賢,追隨中國和印度偉大的僧人,而不是日本的僧人。”

言出必行,24歲道元禪師乘船前往中國探尋佛法的真諦。然而在中國也沒有遇到一位能夠滿足他純粹理想的老師。就在他歸國前夕,在天童山遇見了如凈禪師以及真正的修行——坐禪。

“我終日打坐,當天氣太過炎熱或寒冷時,不少僧人因擔心生病而停下來。那時,我對自己說‘我並沒有生病,如果現在放棄修行,那麽自己千裏迢迢來到中國便沒有意義了。如果真因修行而病死,也算與我來時的願望一致‘,於是我便繼續打坐。”(《正法眼藏隨聞記》)道元禪師便是如此專注於坐禪。許多日本僧侶到中國學習佛法和修行後都帶回了大量的佛經作為紀念,而道元禪師兩手空空,他唯一帶回的,就是專一、堅定的坐禪(“只管打坐”)。

為了鼓勵更多人打坐,道元禪師撰寫了《普勧坐禪儀》。書中闡述了坐禪的重要性及坐禪方法。

他還撰寫了《便道話》,以問答形式教授了坐禪是佛教修行的真正方式。在他的代表作《正法眼藏》中,曾用長達九十多個章節詳盡描述了什麽是覺醒的心靈。

1243年,道元禪師受其支持者波多野義重之邀,離開了京都,前往越前山中。這次離開既是迫於比叡山僧眾的壓力,也是因為聽從了如凈禪師的建議:“在深山和幽靜的山谷中生活,守護佛陀和祖師的教誨。”

1244年,由波多野義重出資修建的寺院正式完工。原名大佛寺,後改名永平寺,即今天的大本山永平寺。

在這裏,道元禪師堅持嚴格的修行並發展了信徒。1253年道元禪師病逝,享年53歲。

瑩山禪師

道元禪師之後,佛法之燈經由懐奘禪師、義介禪師,之後傳給了瑩山禪師,即日本曹洞宗譜系第四代祖師。

Keizan Zenji瑩山禪師1264年生於越前市,即今天的福井縣。他的母親懷觀大姉是觀音菩薩的虔誠信徒。據說她在前往朝拜觀音菩薩寺廟的途中生下了瑩山禪師,所以幼年取名為“行生”。

8歲時剃度,出家永平寺,在時任第三代住持義介禪師坐下修行。13歲再入永平寺,並依懷奘禪師正式出家。懷奘禪師圓寂後到寶慶寺(今福井縣)參寂圓禪師。寂圓禪師因看重瑩山禪師引導眾僧的潛力,任命他為維那,管理眾僧的修行事宜。

與深入探索內在自我的道元禪師相反,瑩山禪師具有傑出的向外看、大膽傳播佛學的能力。在曹洞宗看來,這兩位祖師的教導是緊密相連的。在傳播佛道的過程中,一個是向內探尋,另一個是向外發展。

在京都和由良町修行數年後,27歲的瑩山禪師成為阿波城滿寺(位於今天德島縣)的住持。接下來的四年裏,他向70多個俗家弟子傳授了佛教準則,不難看出瑩山禪師誓以傳道授業解救眾生的佛心。

瑩山禪師非常重視男女平等。他積極提升自己的女弟子為寺院住持。當時,女子多不被重視,所以這項措施十分具有開創性的。這被視作曹洞宗比丘尼組織興起的根源,也正是因此很多女性在佛、法、僧中得以慰藉。

最終,瑩山禪師返回了大乘寺,位於今天金澤市,繼義介禪師任副住持,開壇授法講解《傳光錄》。這本書闡釋了釋迦牟尼佛開創的佛法經印度的二十八位祖師、中國的二十三位祖師、日本的道元禪師、以及瑩山禪師傳法的情形,直到瑩山的老師徹通義介。

1321年,58歲的他受贈諸嶽寺(位於今天的石川縣能登),並將其改名為總持寺。這亦是橫濱總持寺的起源。總持寺與永平寺被並稱為曹洞宗“兩大本山”。

瑩山禪師絲毫不輕視大眾的世俗利益,並通過修習坐禪、儀式和追悼會等教導大眾。這一點吸引了很多人,并使他們感受到了內心平靜,曹洞宗因而得以迅速興盛發展。

即使是當今很多曹洞宗寺院都有坐禪小組,以滿足信徒們的殷切要求,他們仍盡最大努力幫助人們從日常生活中收益,包括舉辦祭奠活動和葬禮。

瑩山禪師逝世於1325年,享年65歲。隨後的幾年中,他的弟子們在能登半島的總持寺很好的繼承了他的事業。1898年那座寺廟不幸毀於大火,這成為了1907年總持寺遷至現存地址的契機。之前燒毀的寺院經過重建成為了總持寺祖院,直到今日仍在接受絡繹不絕的支持者和信眾們的朝奉。

Page TOP